返回首頁 | 返回本書目錄 |

 

耶利米書第十四章

 

十四122. 旱災中的代求與回應

  這段神和耶利米的對話,以詩歌和散文穿插寫成。其中先知為猶大迫切代求,並試著開脫她的罪行。

  16. 巴勒斯坦發生了幾次旱災,旱災加上饑荒便使得西乃之約中的咒詛成為事實(參:申二十八2324節)。這段經文描述的可能是一次為時甚久的旱災,或是一連串短暫但嚴重的旱災,以及之後慘重的災情。這次旱象影響全地,因此也預示了未來全面的毀滅。人們紛紛抱頭哀悼(參:撒下十五30)。一切農作物的耕種均已停止,而有些動物則因沒有食物,拋棄了自己的幼兒。這樣的旱象已顯明神的不悅,但是猶大卻仍舊拒不悔改,成了那些迷失罪中、自絕於神的應許之人的最佳寫照(參:弗二12)。耶利米憂國憂民到無法自持的地步,他不顧神多次的警告,仍舊為同胞代求拯救。

  710. 先知知道人若認罪神必赦免(約壹一9),如果猶大不認自己的罪,耶利米便代其認罪。先知認為神好像過路的旅客,對祂所經之地的居民漠不關心;神回答時則強調西乃之約賦予祂的權利。

  1112. 耶利米再次被禁止為猶大代求,因為神不再垂聽他們的呼聲(參:何八13)。刀劍……饑荒……瘟疫這三種災禍一起,在耶利米書中共出現了七次。

  1316. 耶利米試圖為被欺哄的國人開脫,卻徒勞無功。神斥責災禍的始作俑者,亦即假先知,並指出他們所說的是虛假的異象、無益的占卜,以及本心的詭詐14節)。這些騙子將首先受苦,接著是耽溺在謊言中的全體百姓。死後無人葬埋是最為悲慘的命運之一。聖經告訴我們,在教會時期結束時會有假先知起來迷惑人(太二十四11;可十三22)。

  1722. 耶利米繼承亞伯拉罕(創十八2333)、摩西(出三十二1113)和撒母耳(撒上七59)的傳統,重新向神懇求。18節最後一部分意義不明確,可能是人們流離失所,前往他們所不認識之地。到處都是毀滅和死亡,這就是對拜偶像的嚴厲懲罰。耶利米在悲痛中承認猶大長久以來背離神,他知道若神不再以西乃之約的愛來愛這國家的話,猶大便將一無所有。──《丁道爾聖經註釋》